市政府金融的指导建议_

| 5vy

管理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直属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现就年全市金融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努力争规模、珍重点,大力调结构、促转型,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整体功能,维护金融平安稳定,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造“强市名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20亿元,全市金融业继续坚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同比增长17%新增存款达到220亿元以上;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贷款达到14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平安业实现保费收入45亿元。证券业实现证券交易额48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

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调整方向,科学研判形势。着重提升对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在特殊宏观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工作的新突破。各金融机构要坚持工作力度不减,信贷规模不减,超前谋划,提前运作,抢占先机,及时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获取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跟进。根据政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好信贷投向,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自身发展、宏观政策与当地经济的有力结合点,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着眼于满足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重点加强银政、银企对接的次数、方式和效果。加快项目筛选、包装、审核、报批进度,实行项目与银行“一对一”对接制,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家货币政策形势,增强利用金融作用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重点、融资需求状况,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经济金融互动双赢。

(二)突出信贷工作重点。

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措施。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必需突出信贷工作重点,优化信贷结构,确保重点领域、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主要有冀中能源煤制天燃气、中煤张煤机装备产业园、河钢宣工工业园、三一产业园、中铁资源合作等战略性项目;张涿、张石三期等高速公路续建工程项目;京新三期、张承二期、京蔚、二秦、京尚等拟开工项目;张集、张唐、京张城际、蓝张等铁路建设以及军民合用机场、海关等空港、内陆港建设项目以及五大产业集聚区、四大物流园区、其他各类专业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企业等。1.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突出对“4+3产业的信贷支持。依照《关于金融支持“4+3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产业特点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大境门、堡子里、云泉禅寺维护性开发和清水河洋河景观走廊、环城绿色长廊等项目建设;对滑雪小镇、温泉小镇、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环北京休闲旅游度假带等景区景点。积极发明条件,提供更加灵活的信贷支持。及时跟进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项目信贷资金,加快星级宾馆酒店、游客集散中心、文体休闲中心、国际汽车文化城、华纳文化主题公园、奥体中心、文化博物馆、景区演艺场所、影视基地等建设。加大对“四大物流园区”及中钢集团物流基地、恒通现代物流港、庞大汽贸西北总部基地等物流项目建设,促进全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围绕钢铁、机械、化工、食品和新型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信贷需求,加大对烟厂、宣工、煤机、长城葡萄酒、斯必克等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去年因节能减排等因素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及时注入资金,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3.继续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全市城镇建设信贷需求。为加快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信贷支持的重点是经一路(南环至洋河)行政中心两侧大街、中央景观大道等道路工程;综合行政中心和公检法、供电、移动、通泰、城投办公楼等工程;洋河综合治理、明湖平湖建设、中心区“环形”水系等工程;通泰山中城、水泉景区山中城和五一广场、怡安街、平门路等区域综合改造工程;云州水库引水、清水河上游生态治理和水库建设、东沙河和王家寨河治理等工程。

4.加大对“三农”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牢牢掌握国家今年向“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种信贷支持。要认真研究“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制约因素,创新完善措施,特别是要加大中小企业、特色农业贷款风险弥补机制推广力度,确保在全市各县区全部建立,并逐年提高弥补基金额度,逐步放大基金效应。年内全市贷款风险弥补基金总额要达到6700万元,撬动15亿元贷款投放,同比增长50%以上。积极创新信贷模式,综合运用农村信用联合体、民营经济担保商会和扶贫贷款、妇女守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等各种信贷模式,重点支持发展设施蔬菜、设施林果、设施花卉、设施养殖和乳品、蔬菜、葡萄、杏扁、马铃薯等农畜产品加工;加大对新民居建设的信贷支持,为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对发展快、前景好、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强的企业和生产经营暂时困难,但信誉好、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

5.着力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整体办学和医疗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安全、商业养老和健康平安等各类平安业务,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三)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融资能力的重要途径,将金融市场主体建设作为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进一步完善全市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吸引域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引进1家股份制银行在市设立分支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分支机构设置,完善基层网点布局。推动市商业银行网点扩展,年内力争新设县域支行2-3家。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积极协助清收和消化不良资产,确保环京三县在年内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力争新设立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鼓励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基金、期货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促其充分发挥融资补充作用。

(四)掌握运用直接融资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基本知识的培训和辅导,建立和完善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上市奠定基础。结合我市企业实际,重点抓好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私募股权及其它金融产品筹集资金,协助通泰控股集团实现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加强政府组织协调,探索将企业进行捆绑发行集合债券的方式方法,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的途径。

(五)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

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文件精神,依照《关于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通知》张政〔2011〕172号)要求。切实加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和风险防范,搞好平台公司债务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平台公司的规范、整合和债务管理,构建起“借、用、管、还”四位一体的负债管理制度。本着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每个县区原则上保留1-2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并通过资产注入,空虚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化运作,确保继续健康发展。对经清理整合不再保存的平台公司,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还款责任,做出妥善处置,确保银行债权落到实处。

(六)扩大平安覆盖范围。

积极开发与重点产业特点相适应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平安产品。研究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公众责任平安切实加强风险保证的意见》进一步创新平安品种,支持平安企业在做好惯例业务的同时。扩大平安规模,开拓平安市场。推进高危行业公共责任安全、政策性农业平安发展,搞好蔬菜种植平安试点工作。发挥安全的融资功能,鼓励平安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切实规范平安市场秩序,促进平安业稳健运行。

(七)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已出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策的落实力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要求,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向一流水平迈进。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功能,依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3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以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规范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发挥信用门户网站作用,强化信息交流沟通,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持金融体系平安。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农村互助社等机构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加强对民间借贷、社会融资的调研监测。继续做好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既要保证金融业全面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高度关注、积极支持金融工作。又要使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充分发挥进去。要把金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不时完善金融工作管理体制,从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工作部署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善对金融的管理、引导、支持和服务。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金融工作力量,凡未单独设立工作机构的县区都要设立金融办,明确职能,使县区一级政府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谋划研究和协调推动金融工作,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多渠道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合作平台,整合银行、安全、证券以及发改、工信等部门信息,建立全市金融经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合作水平。积极发明条件支持金融工作,协助金融机构协调解决问题,为金融机构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促使金融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荐访问:

上一篇:【政务网站建立与管理的意见】

下一篇: 乡政府针对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意见

相关推荐